中新网郑州11月28日电 (记者 韩章云)初冬时节,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的地坑院里,游客们沉浸式畅游地下古民居,体验传统陕州民俗风情。地坑院营造技艺是国家级非遗,近年来,随着文旅消费市场的升温,这一非遗技艺也被更多的人关注到。
图为游客畅游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资料图) 韩章云 摄
曾经,有说头、没看头、难见实物、难以体验等问题,一直束缚着非遗文化的发展,如今,这样的局面正在改变。11月28日,在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河南文旅部门负责人通报,当前,该省通过法律法规保护、资金支持、创新转化等方式,让非遗“出圈”,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吕承俊介绍,河南已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个,省级1030个;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万余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6名,省级1147名。4个项目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河南省财政近三年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约1.2亿元。
图为外国留学生在河南焦作学习太极拳。(资料图)韩章云 摄
当前,河南正通过多种方式助力非遗被“活化”为可看可感、可亲可爱的产品及体验场景。
吕承俊介绍,河南先后组织100多个非遗项目和300多名传承人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全国性展览展会,展示河南非遗魅力;同时,创新举办2022河南“寻找非遗新青年”活动,挖掘培育青年传承人群,带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支持景区、场馆打造“非遗里的河南”常设展,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
此外,河南还创新实施“非遗点亮计划”,引入国内优质团队,先后在河南省15个乡村(古镇、景区)挖掘非遗内涵,活化利用非遗资源,开展乡村营造活动,共落地140个非遗空间、149项非遗文创,探索出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河南经验”,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省份。而“非遗购物节”则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活动覆盖超2000家非遗店铺,销售额破1亿元。
如今,行走河南,无论是景区还是文化场馆,或是夜市、街区,民众“拥抱”非遗的机会大大增加。洛阳,随着汉服风起,洛绣被匠人们用于汉服制作;在开封,观众可以在开封市博物馆体验朱仙镇年画制作;在信阳,游客有机会亲手炒作毛尖茶;在焦作,太极拳文化吸引不少外国人到陈家沟拜师学艺……一大批好看、好玩、好吃的非遗已积累大批“粉丝”,消费者也乐于为之买单。
吕承俊表示,非遗源于生活,“出圈”亦是回归,河南将持续做好非遗的挖掘、保护、展示和传播,推动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当代生活,焕发新的活力。(完)
中新网广州11月28日电 (程景伟 林荫)据广东省林业局28日消息,1999年至2023年,广东累计投入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317亿元,覆盖全省44%的林业用地面积,有效促进山区民众持续增收,让林农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得到了实惠。
据介绍,广东自1999年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以来,积极统筹中央资金及省级资金落实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工作。2018年起,广东创新实施分区域差异化补偿方式,将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分为一般区域和特殊区域进行补偿。
2023年广东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平均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45元,其中特殊区域为每亩51.2元,一般区域为每亩38元。省财政资金投入超过30亿元,用于开展全省6748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工作。
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广州市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标准更高,并实行三级补偿方式,2023年补偿标准分别为每亩85元、106元、159元。
小杉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三角山下,有着“广州小泸沽湖”之称。“自1999年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以来,补偿标准从每年每亩5.5元,逐步增加到现在的每年每亩159元,平摊下来每户村民都能拿到几千元。”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小杉村村委书记赖观金说。
随着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的不断完善,村民们切实享受到了政策红利。赖观金说,这些补偿款最终都发放到村民手中,推动村民成为生态保护的实践者,积极参与到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工作中来。
广东云浮林场。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广州市唯一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落实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的同时,该保护区不断创新保护机制,携手从化区人民检察院、从化区林业和园林局设立公益诉讼观察站,推动增强附近村民的公益保护意识;联手从化区人民法院成立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工作站,助力生态纠纷就地化解。
据介绍,广州市有生态公益林面积约265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60%。2023年该市投入生态公益林补偿和管护资金超3亿元,惠及约45万户200万名林农。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计划2025年将生态公益林补偿三级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亩90元、每亩112元、每亩168元。
北江两岸风光。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广东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进一步优化差异化补偿机制,适当调整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建立天然林休养生息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进一步细化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管理规定,全力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制度体系完善、管理科学精准、惠民增绿增效、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公益林和天然林体系。(完)